1. 「茶為萬病之藥」隨科研知識的普及,人們認識到茶於健康方面的奇效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「茶苦而寒….最能降火,火為百病,火降則上清矣!溫飲則火因寒,而下降,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,又兼解酒食毒,使人神思暗爽,不昏不睡,此茶之功也。」
茶葉可以提神益思、消除疲勞、生津止渴、殺菌消炎、利尿解毒、補充營養、健美減肥、抗氣化延綬衰老、清除自由基、抗輻射防癌、預防心血管疾病、防治糖尿病。
2. 養生基本知識之科學飲茶有妙招:
A. 看茶飲茶: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「茶味苦,甘,微寒,無毒。歸經,入心,肝,脾,肺,腎臟。陰中之陽,可升可降。」六大茶類(綠白黃青紅黑)本身就有寒涼、溫和之分。
- 綠茶屬不發酵茶,富含葉綠素維生素,性涼微寒;
- 白茶屬微發酵茶,性涼,但存放時間長短不同也會影響其屬性;
- 黃茶屬部分發酵茶或後發酵茶,品性寒涼;
- 烏龍茶也叫青茶,屬半發酵茶,性平,不寒也不熱,是中性但其發酵程度及製造工藝也影響其偏屬性;
- 紅茶屬全發酵茶,比較溫和;
- 黑茶屬後發酵茶,茶性溫和,滋味濃厚,回甘,刺激性不是很強。
*從中醫角度,可以把六大茶類分為涼性、中性、溫性,但是具體需根據個人身體實際情況。
B. 看人飲茶:
科學飲茶的核心是看人飲茶,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選擇合適的茶飲就非常重要。但實際上,除了平和型之外,其他8種皆可混合存在,也就是所謂的「兼證」即是每個人可能同時屬於幾種體質。
按照中醫體質學,將人體分為9種類型以及其合適飲用茶,具體分別為:
- 氣平和型,通常瞼色紅潤、精力充沛氣、身體健康。那這種人,基本六大茶類都可以喝,濃淡也沒影響,不過還是建議最好六大茶類能交叉輪流喝。
- 氣虛型,此類族群的人,比較容易疲倦、氣短、語低弱、精神不振。這種人需少飲綠茶等涼性茶,尤其是濃度高的綠茶;可喝烏龍茶以及普洱熟茶,或一些淡的紅茶。
- 陽虛型,陽氣不足、畏寒、大便不成形、如廁頻率高,這種人應多飲溫性茶,少飲綠茶,更不能飲用苦丁茶。可多飲紅茶、普洱 熟茶、發酵程度比較重的烏龍茶,如湖南安化、陝西涇陽的茯茶。
- 陰虛型,內火走旺,耐冬寒、不耐暑熱、口燥咽乾、手腳心發熱出汗、易便秘。這種人應該多飲涼性茶;但不適合飲用重發酵的紅茶、黑茶,因為飲用多了可能會引起便秘。
- 濕熱型,面部和鼻尖油光發亮,易生粉刺等。這種人應該多飲綠茶、黃茶、白茶、苦丁茶以及輕發酵的烏龍茶。
- 血瘀型,通常面色偏暗、牙齦易出血、身體被觸碰易出現瘀班且長時間無法消退。這種人基本上六大茶類均可選擇飲用,亦可濃一些,甚至可加一些山 楂、玫瑰花等。
- 氣鬱型,一般多愁善感、感情脆弱、感體型偏瘦、感胸和部腹部較易脹痛。這種人應多飲低咖啡因、高氨基酸含量的茶,比如安吉白茶等,也可適當加入玫瑰花、 金銀花等,但需控製茶的濃度。
- 痰濕型,這族群人一般體型較胖、腹部肥滿鬆軟、身體易出汗、面部易出油、舌頭厚、痰多不暢;他們適合喝各種茶。 同時,也建議該類人群提高飲茶的頻率,適當濃一 點,甚至可以加一些橘皮。
- 特稟型,即特異體質過敏性體質。建議該類人茶湯宜淡不宜濃,甚至可以把第一泡茶倒掉。